先秦寓言 | 削足适履
章节字数:641 阅读时长:1分钟

削足适履

语出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春秋时代,楚灵王之弟弃疾为篡权,趁灵王出兵征战在外之际,发动政变,杀死灵王的两个儿子。灵王闻讯自缢。弃疾先立哥哥的儿子为国君,后又逼其自杀,自己当了国君,称楚平王。同一时期,晋献公欲立骊姬为夫人,并改立骊姬亲生子奚齐为太子。他听信谗言,赐原来的太子申生自杀,并派兵捉拿申生的哥哥重耳和夷吾。针对以上两件事情,《淮南子·说林训》说:“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作者认为这种骨肉相残的作法,无异于一个人在鞋子尺寸不合脚时,就把脚削去一块以适合鞋子;在帽子尺寸不合脑袋时,就把脑袋砍去一块以适合帽子一样的愚蠢。此后,人们便把那种不顾客观条件只按主观愿望办事的作法称为“削足适履”。后比喻生搬硬套,不知变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引用这个成语,是要求我们在吸取别国、别人经验时,要从本国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生搬硬套和死守教条,否则就要招致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队伍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只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反动的中国政府或反动的中国军事学校出版的那些军事条例去做就得了。还有一种意见说:只要研究俄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事条令去做就得了。毛泽东认为,这两种意见,只知对别人的东西照抄照搬,不做任何变更,都是削足适履的作法,是要打败仗的。我们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规定我们自己的战略战术。



查看更多“削足适履”解释 >